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奇葩说》辩手席瑞:“我们的任务是与有害的观点搏斗”

奇葩说第5季辩题_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_奇葩说3辩题汇总

《奇葩说》第七季在播出后数次因辩题涉及社会议题而引发公众讨论。图为《奇葩说》第七季导师薛兆丰、蔡康永、刘擎与主持人马东(从左至右)。(资料图/图)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这期节目录制结束后,导师和嘉宾退场,刘擎走到席瑞身边,鼓励他说,“打得挺好的”,接着又提醒他,可以在辩论时补充8小时工作制的合理性和历史由来。

那是《奇葩说》第七季的第8期节目。席瑞选择的持方是——不该回——同导师刘擎一样。最终的结果是56比44脱口秀,认为“该回”的正方胜出。这期节目连同第7期“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被称为《奇葩说》这一季的“996”辩题。它们在节目中引发了“应然”和“实然”的辩论——即我们究竟应当追求“8小时工作制”的愿景,还是屈从于“不回消息就有可能会失业”的现实。现场观众投票结果都是——选择实然的正方胜利。

这两期节目播出的节点,刚好遇上了“拼多多员工猝死”悲剧的发酵。节目播出前几天,席瑞去了位于北京东五环附近的公司,和编导沟通工作,顺带聊起了这两期节目。“我们那一周节目有两道辩题,一个是《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要藏,赢了。《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要回,赢了。我还算是一个没有在真正意义上996过的人,当时都感觉到有一点抑郁。所以我就说,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宣传,能让播出后大家轻松一点,而不是在两期节目看完之后,觉得我们的人生好丧。”

节目的编导都是席瑞的好朋友。当时他们打了一个赌——节目播出后,公众舆论是支持应然的多,还是支持实然的多。而舆论的风暴比想象中更难以预料——当周的节目一经播出,便迅速成为《奇葩说》第七季播出以后最出圈的两期节目,导师刘擎一段“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发言更是迅速登上热搜。节目中许多站在“实然”立场的选手和嘉宾,尽管不一定是自己选择的持方,仍然在互联网上受到猛烈攻击,甚至被称为“精神资本家”。

奇葩说3辩题汇总_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_奇葩说第5季辩题

“下班后的消息要不要回”这期节目中,身穿绿色小西装的席瑞也被认为是说出打工人的心声——无数弹幕感叹“席瑞在发光”。他认为这道辩题传达的是——我们已经不配享有一整块休息的时间,而只能被迫学会在随机的时间碎片里,安排自己的欲望。“它让你每时每刻都在为工作待命,而待命是最消耗和折磨的状态。你不知道这条消息会不会来,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于是从下班开始,我们就开始焦虑,每隔几分钟,我们就要掏出手机检查一下,甚至洗澡、上厕所都得带着手机,连睡觉都不敢开静音。”

2021年1月底,南方周末记者与席瑞就“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奇葩说》的社会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席瑞的自述。

“为什么要不断加高‘独立女性’的门槛?”

“我是一个独立女性,我该不该收彩礼”那道题,首先辩题就让我很愤怒。我认为这个辩题就不应该存在。

其实它和996那期是同一轮的录制。“下班后的消息要不要回”,我选择的是“不要回”。那道题我写了很久,因为我觉得那道题不管怎么表述、怎么打都会输。应然和实然,大多数观众肯定还是会选实然,因为生活中他们是这么做的。你要通过我一段五分钟、十分钟的发言就把人影响了,这太难了。

奇葩说3辩题汇总_奇葩说第5季辩题_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

我认为“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这道辩题有两个问题:首先独立女性和彩礼这两件事就没关系,但我能够理解导演组的用心,他们又想谈论女性,又想讨论彩礼,因为当下互联网中对二者有非常多争议,这个题目就以这个面貌出现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真实地对“独立女性”这四个字感到不舒服。“独立女性”这种提法,并不是一个女性奋斗到今天的阶段性成果,在社会语境中,很多时候它是一个父权规训引导下的设置,是对整体社会女性所设置的框架和枷锁。因为只有“独立女性”的说法,没有“独立男性”的说法,说明社会默认了男性天然是独立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女性要独立就必须达到什么条件。

拿到这个题,我的第一个想法是papi酱因为孩子跟丈夫姓被骂那件事。我当时就想说,是什么让我们在社会中不断地分裂女性,不断给女性划分三六九等,然后不断地抬高“独立”的门槛和砝码?在我眼里,“独立”就是形容人的,怎么还有性别之分?当一个女性达到某种标准、成为她所认为的独立女性之后,居然会有某种道德上的高尚感,这是让我觉得非常奇怪的。

其实《奇葩说》到第五、六季的时候,我自己也有隐隐感觉到,当我们在倡导一些超越性的价值,用大家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些理想主义的原则和价值观时,往往不讨喜欢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奇葩说》辩手席瑞:“我们的任务是与有害的观点搏斗”,因为它超越了现实原则,包括我在第六季发言时就发现,很多观众都会说不接地气,飘到天上。我发现“不接地气”这个词非常有意思,什么叫“不接地气”呢?

你只要说现实原则不是很好,很多人就会说你天真。其实,我在这季《奇葩说》一直有一个隐隐的观念:无论何时何地,人总是有选择权的,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就去塑造,如果连身边的小世界都改变不了,谈何改变你所面对的大世界呢?

戴锦华老师在讲《八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她说我们现在对人性的理解出了问题,我们太多人认为趋利避害才是人性,但她认为,趋利避害是人性,舍身取义也是人性。

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_奇葩说第5季辩题_奇葩说3辩题汇总

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_奇葩说3辩题汇总_奇葩说第5季辩题

席瑞在《奇葩说》第七季中。(资料图/图)

《奇葩说》是对社会症结的观察

《奇葩说》第七季播出后,网上许多人在讨论这个节目是否陷入了困境。在我看来,现在节目有一些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第一个是怎么设置议题。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我们的议题不能越界。但在已有的界限中,这么多年下来,谈论的内容多少有点重复,这对于新观众来说是好事,但对老观众而言可能就得不到新东西。

第二个问题就是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奇葩说》能最早创立观众投票非常好,当我们自以为是地觉得讲的就是真理,我们就很容易不顾观众,节目的魅力很快会萎缩。但是观众的审美模式也会固定,这样反过来就导致我们的辩论范式日趋固定了。一辩就是讲段子,二辩一定要先笑后哭来点煽情,三辩就是上价值,它会形成一个固定化的模式。比赛是有输赢的,在这个影响之下,辩手们一般会选择比较稳当的方式,一般不敢轻易尝试新风格,尤其是去挑战观众已有的审美经验。

虽然我觉得现在的《奇葩说》,无论是段子的好笑程度、金句的密集程度还是道理的深刻程度,都远超过最早的两季,但是它可能不如第一季、第二季有灵气,那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它变得像一个工业化生产的精细化工艺品。但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以前小众、先锋的思想努力变成一种社会共识,才让大家没有了惊艳感,从社会意义上来看,或许,“不惊艳”也是对《奇葩说》七年来的社会贡献的承认。

奇葩说3辩题汇总_奇葩说第5季辩题_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

第三个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像两种自由话语的比较,一场辩论听下来,真正的分歧或许不是最后的价值主张,实际上是在讨论哪种方式能更好地达成这种主张。

那几期节目播出之后,许多网友说,《奇葩说》上很多观点是危险甚至有害的。我从来不认为一种观点在辩论赛中赢了,就一定是社会大多数认可的,比如下班后的消息要不要回。

如果我们设想观众只能被动接收,我们当然就会觉得输出的观点一定要准确无误。如果是这样的话,未免太高估了一档综艺节目的定位,也未免太不相信观众的判断力。我一直认为辩论好在我们把这些观点都放出去,让大家自由地在其中找到路径,很难说有哪些观点是完全没有任何启发意义的。

作为辩手,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舞台上一定有我不认同的观点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奇葩说辩题汇总和观点第七季,和我认为有害的观点。但我能尽力做到的就是打赢它,打到我的传播度更高,我的观念更有理有据,让大家感觉我比他说得更有道理。如果我打不过有害的观点,不能苛责有害的观点不许说,我们的任务是一直与这些有害的观点搏斗。因为今天就算《奇葩说》不说,公众号也会说,毒鸡汤也会说。舆论场里从来不缺乏那些有害观念,甚至是有害观念的信徒。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直跟它们进行搏斗。

有些网友批评某一方的辩手是“精神资本家”。让我疑惑的不是有人会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为他们辩护,而是为什么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为他们辩护的人,可以取得这么多的认同?《奇葩说》的打开方式,应当是把它视为对这个社会的症结的观察。

我也看到好多人在说,谁的人生是轻松的呢,我们必须要顶住压力。还有一些人说,社会发展就是有人铺路的,爷爷奶奶为爸爸妈妈铺路,爸爸妈妈为我们铺路,我们就得为后人铺路。我看到这些话时好痛心,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觉得自己是铺路的,有人生来就把自己当工具。

《奇葩说》更像是把矛盾呈现出来。好歹它把矛盾呈现出来,才给了刘擎老师那段发言,在社会上引起的激荡。那期播出之前,我去了公司找几个编导聊天,我们还在赌公众是支持应然还是实然的多。热搜是不可控的。刘老师那段话上了热搜之后,我心想上得好,这不就是我们在抢夺话语权的过程吗?这不就是需要有知识分子,需要有人站出来,喊一句不合理吗?这个社会,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

南方周末记者 付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