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cue|《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官:让演员编剧被看到,为喜剧行业鼓与呼
admin81 次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cue|《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官:让演员编剧被看到,为喜剧行业鼓与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吕玥,36氪经授权发布。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凭借对互联网现象的精准“吐槽”和对大众所关心议题的呈现,爱奇艺自制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开播便有多个作品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节目也因此“喜提”微博上百个热搜和豆瓣8.0的高评分。
今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正式收官。台上,三大社团的演员全部登台,与黄渤、徐峥、于和伟三位会长共同带来“毕业大戏”,角逐最终的“年度喜剧社团”。同时沈腾和贾玲作为组委会特别会员也惊喜加盟节目,以精彩幽默的点评为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
在台下,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爱奇艺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以及来自正午阳光、柠萌影业、华策、坏猴子影业等八家影视公司的制片人也都来到了现场,为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演员助阵。
此外节目在最后还举办了一场颁奖礼,节目中优秀的编剧、演员都获得了支持和鼓励。
回顾整季节目,不论是在三个月前节目刚开场,还是最后的颁奖致辞,“让演员被看到”始终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强调的主题。
为演员和编剧提供被看到的舞台,进而助力他们获得上升的阶梯。这样的表达,让这档喜剧综艺显得与众不同,也更凸显出节目背后为喜剧行业鼓与呼的深意。
台前:成为喜剧综艺的新样本
从电视到互联网脱口秀演员,视频平台以主角身份助推着喜剧综艺的持续“变革”。
例如这几年平台让相声、小品等传统喜剧走进了更多类型的综艺中,与竞技、真人秀、明星跨界等形式进行融合。作品的表演可以只是综艺内容中的一部分,演员互动、台前幕后的故事中也能带有喜剧效果。
另外,平台也让脱口秀、漫才等来源于海外的喜剧从小众剧场逐渐走到了荧幕前方,丰富了国内的喜剧内容形式。
今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可以说是进一步的“革新”。
这档综艺一开场便介绍了节目作品的特点:聚焦当下、节奏明快、笑点密集。结构不要求起承转合,立意不硬上价值,题材来源于观众关心的内容。
从表述来看,这似乎只是强调内容更轻量级,呼应当下用户快节奏的内容消费习惯。但从内容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革新其实是体现在了开拓喜剧类型+关注现实+诠释互联网时代这三个方面。
开拓喜剧类型,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迈出的第一步。
正如嘉宾徐峥在第一期中所提到的“垦荒”状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整体以喜剧为主,同时还兼容了漫才、默剧、音乐剧、物件剧、独角戏等多种形式。通过包容多种形式、多元作品,节目成功的让观众改变对喜剧的单一认知,也更多喜剧表演突破小众圈层走向了主流大众。
为了让观众对喜剧有更清晰认知,节目在首期专门留出一定时长做概念解释;对于小众的默剧、物件剧,节目保证了几个作品的完整呈现,让观众能有机会真正沉浸其中;而针对音乐剧这类熟悉度较高的表演脱口秀,节目也在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参赛者蒋龙和张弛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第一次看到其他选手表演时觉得“好多想法自己根本想不到”。
此外,综艺本就是对当下时代情绪的精准记录和呼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另一大突出特点也正在于此。
从过去的《奇葩说》到如今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制作方米未传媒在语言类综艺创作中始终会关注到现实生活。今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是在喜剧“外壳”的包裹中讲述着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一点也正是节目真正打动观众的“核心”。在节目中,以头发视角演绎的《三毛保卫战》直指脱发问题,《好闺蜜》讲述“社恐”相亲的故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cue一年一度喜剧大赛cue|《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官:让演员编剧被看到,为喜剧行业鼓与呼,《减肥帮往事》中处处是普通人减肥的真实写照,《生日快乐》中“一个人过生日“的场景让不少观众直呼“破防”……
《生日快乐》
将现实性根植在喜剧内容中,节目由此也就直接构建起了与观众对话和共情的场域。而与此同时,如今大众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互联网中,于是诠释互联网时代、反思互联网的影响也成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获得观众喜爱的一大关键。
在节目中,你可以看到今年被热议的广告“套路”、超前点播等话题,紧跟热点的内容直戳网上冲浪者们的“痛点”;还有创意演绎APP如何争夺用户时间、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等作品,在精准描摹互联网时代各种现象之余,带动用户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透明人》
不强调硬上价值,但有调侃、有自嘲,更有发人深省的反思。不打“煽情牌”也不“说教”,当节目和观众站在同一等级、以同一视角体察现实生活、共同欢笑时,观众自会从中有所感、有所得,喜剧的力量反而会被挖掘和放大。这其实也正是马东所说“喜剧是照见自己的镜子,也是治愈和心理治疗”的真正内涵所在。
幕后:给喜剧行业搭建起舞台
内容层面的突破始终离不开人,内容的品质保证和创新力体现,都和这一领域内的从业者们息息相关。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其实是制作方和演员、编剧合力进行的一次内容共创,而更特别的是,它将共创者们都推到了台前,也将共创过程呈现在了节目中。
演员们会通过前采表达自我的看法和理念,表演结束后会和嘉宾、编剧有更多对话和沟通。编剧直接坐在了观众席中,随时会被cue到表达观点,同时作品介绍字幕中也清晰地写出了编剧的名字。每个作品表演前,节目也都记录下了导演、演员、编剧从开会商讨和上台彩排的多个环节。
演员、编剧因为节目而有机会走到台前、走到大众视野中,这本身也是种对喜剧人才的挖掘和扶持。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身兼演员和编剧的铁男曾在采访中说道,纯粹的喜剧编剧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职业,头部有能力的编剧都去做电影或剧集,没有人会为几分钟的喜剧作品坚守在喜剧领域。而不论是头部还是非头部编剧,项目周期长、风险高、创作话语权受掣肘等问题也始终存在。
除了编剧,喜剧演员面对的问题往往更直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近几年喜剧行业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喜剧作品常常在强调用人荒、新人不足,但同时马太效应又相当显著,来自于头部公司的头部演员出场率极高,中腰部演员和新人缺少机会。而即便是拓展发展道路去参演非喜剧类型剧集,中腰部演员和新人也仍然难逃相似处境。
演员蒋龙
这样的演员在节目中比比皆是。蒋龙就曾在节目中告诉黄渤,腰部演员接戏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的几个朋友在参加节目前都已经在考虑转行。这番表达,也让“如何看待腰部演员的生存现状”这一话题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线上机会不多,线下的表演路其实也不容易走。目前线下喜剧舞台仍聚集在一二线城市,类型仍偏少,小众类型的创作力更加不足,也更难“破圈”打开局面。在节目中表演物件剧的武六七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前几年剧社在线下的宣传曝光主要都靠口口相传,观众聚集在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很难卖票。直到今天,自己认识做默剧的人“可能全国也就十个左右”。
武六七、冠朝物件剧表演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平台主推、有热度能出圈的喜剧综艺节目,其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了出来。
专业但低调的腰部演员、身居幕后默默付出的编剧被观众看到,其实就是被市场看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被大众认可,市场也会有更清晰的认知——喜剧需要专业人才来创作和表演,而非头部同质化竞争和单纯的明星大拼盘。
被市场关注和认可后,更多专业从业者可以摆脱持续等待机会的困境,获得走向主流、成长为头部的机会,实现更稳定、更前景可期的职业发展。在节目中,徐峥就曾邀请编剧六兽未来进行编剧合作;在总决赛现场,柠萌影业联合创始人、CEO陈菲邀约王皓和史策出演《二十不惑2》,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也帮宁浩导演带话称有不少电影正等待合作。
今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无异于是给喜剧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当然一季节目只是输出了这一批优秀演员和编剧,爱奇艺与米未占位喜剧内容赛道的“好故事”才刚刚有了开头。
随着第二季招募的开启和此后节目往综N代方向的发展,爱奇艺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尊重、呵护和扶持好演员、好编剧为基础,支持上游多方内容共创,孕育优质喜剧内容,再把内容推出去赢得观众和市场的关注和喜爱。实现正向反馈的闭环,喜剧行业才会获得持续向上发展的养料和信心。
2012年时,《奇葩说》率先开启了网综的新时代;此后爱奇艺产出的不少爆款综艺,又对不同圈层的青年文化、潮流文化进行了挖掘,并助推其行业来到主流视野中。如今,“创新者”的目光又投向了喜剧领域。从内容出发,平台将带动技术、人才、商业模式等每一个细小因素变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cue,势必会为行业带来长尾影响。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